2020-11-28
水產品加工包括以魚、蝦、蟹、貝、藻等的可食用部分制成冷凍品、腌制品、干制品、罐頭制品和熟食品等的食品加工業和以食用價值較低或不能食用的水產動植物以及食品加工的廢棄物等為原料,加工成魚粉、魚油、魚肝油、水解蛋白、魚膠、藻膠、碘、甲殼質等的非食品加工業。水產加工和綜合利用的發展,不僅提高了資源利用的附加值,而且還安置了漁區大量的剩余勞動力,并且帶動了一批相關行業如加工機械、包裝材料和調味品等的發展,具有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2020水產品加工行業市場前景及現狀分析 近年來,生鮮電商發展的速度很快,作為生鮮市場的細分市場——海鮮水產品電商,也有了較快的發展。 目前,國內肉類消費的結構正在發生變化,海鮮越發成為常態化的用餐選擇。數據顯示,在2017年的9月,中國水產蛋白質超過900萬噸,第一次超過豬肉。而最近剛剛發布的《中國農業展望報告》也預計,到2026年我國人均水產品消費量將達到23千克,占總消費量的比重將達到36%左右。可以說,海鮮市場正在迎來黃金期。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的海鮮消費正在迎來突破性增長,電商領域將獲得更多的機會,同時也將給養殖業帶來一些深刻的變化。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對于水產加工產品的要求也不斷發生變化,例如方便即食的海洋魚類加工產品以及高值化的產品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此外,面對我國水產品加工資源的急劇變化,企業加工工藝技術和新產品開發還不適應。目前我國淡水水產品產量約占水產品總產量的45%,并且將來水產品產量的增加主要依靠淡水魚和海水貝藻類養殖業。而淡水地區加工企業很少,加工比率非常低,據不完全統計未超過18%,這將嚴重制約漁業的發展和漁民收入的提高。 從各種凍魚、凍蝦、魚類罐頭到魚油、魚鱗膠、面膜等,水產品已經成為人們健康生活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工的種類也越來越豐富,產品形式更是多種多樣。水產品加工不僅是水產業的推動力量,還是整個水產業發展的引領和牽引力量,是提升漁業價值鏈、延長產業鏈的主要領域,是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關鍵環節。水產品加工業的發展對推動水產品出口貿易和漁業產業結構調整發揮了重要作用。不過近年來,隨著國際市場的進一步開放,我國水產品加工行業在技術水平、裝備狀況、質量控制等各個方面均面臨著嚴峻的挑戰,未來應該加大科技研發,實現由“初級”向“精深”的華麗蛻變。 2014-2019年,我國水產品加工企業數量波動下降,自2014年9663家降至9323家;水產品加工能力也呈現波動變化的態勢。2017年,我國水產品加工能力達到峰值,實現2926萬噸,隨著水產品加工企業數量的減少,2019年我國水產品加工能力降至2888萬噸。我國水產品加工總量整體上呈現波動態勢。2014-2017年,我國水產品加工總量逐年增長,至2017年實現2196萬噸。2018年,我國水產品加工總量下滑,至2019年又提升至2171萬噸。我國水產品加工產品主要包括水產冷凍品,魚糜制品及干腌制品等。2019年,我國水產冷凍品加工量占水產品加工產品量的70.96%;魚糜制品及干腌制品占到了13.52%。 全球海鮮市場產銷穩定增長,2007年全球海鮮產量為1.007億噸,2017年增長至1.098億噸,消費量從2007年的9260萬噸增長至2014年的1.014億噸。全球水產品加工有一定的波動,2014年海鮮均價升至11023.4美元/噸,2014年后有所回落,2017年全球海鮮市場均價為8126.7美元/噸。中國是水產大國,水產品產量占全球總產量 1/3 以上。中國同時是全球最大的海鮮消費市場。隨著國民生活水平提升,中國人均水產消費量也在穩步攀升,從 1990 年的人均 11.5公斤,到 2006 年的 26 公斤。 據聯合國糧農組織預測,2020 年中國人均海鮮消耗量將達 36公斤。目前,我國水產品加工業受國際國內因素影響較大,出口水產品加工企業面臨的形勢較為嚴峻,沿海水產品加工企業的開工率普遍不足50%,很多企業甚至低于30%,部分企業主業已經轉移至其他行業,特別是近幾年尤其突出。水產加工整個行業資源結構發生較大變化,由于近海資源枯竭,遠洋漁業和水產養殖資源將成為水產品加工行業未來的主要原料資源。當前,水產品加工業面臨的主要困難在于原料價格上升、養殖原料安全風險較高、勞動力成本持續走高、資源利用效率不高等問題。 |